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中国石化!!

2017-05-11 中国石化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经济日报等中央重量级媒体纷纷聚焦中国石化“一带一路”建设情况,为什么媒体给予中国石化如此高的关注和评价?小石头想这和中国石化近些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果、发挥的作用、所作的贡献密不可分。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到2016年底,中国石化与“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开展了投资和项目合作,已成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区”和“核心合作区”。“十二五”期间与沿线国家签订石油工程、炼化工程服务合同568个、合同额169亿美元,累计贸易额6200亿美元,累计合作投资金额近千亿美元,采购原油7.6亿吨,成为沙特、科威特第一大钻井承包商,建设了俄罗斯UDM项目、埃及阿帕奇项目、沙特延布炼厂等一个个标杆性项目。


同时努力回报当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十二五”期间向沿线国家贡献税费超130亿美元,每年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民日报:用中国品质给世界“加油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马来西亚籍员工吴水源是中石化长城润滑油新加坡公司的会计,让他最感惊讶的是中石化的报销制度。比如电话费的报销,每月账单打出来后公司会把私人电话剔除。这么大的公司却如此精打细算,吴水源对此十分佩服。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员工之间、企业之间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所在国政府密切合作,通过共商、共建,最终实现共赢、共享——这是中石化海外员工在磨合当中形成的共识。


▲中国石化润滑油立足新加坡服务“一带一路”,图为润滑油新加坡公司厂区


中石化是最早走出去的央企之一,长城润滑油新加坡公司就是中石化在新加坡的一家生产企业。去年,该公司与壳牌、道达尔合资共建了润滑油配套基础设施。



新加坡公司副总经理夏鹏说,在和外国企业的合作中,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油轮停靠联合码头需要使用第三方拖船,为此每次要支付3000多新元。中方提出,可以不用拖船,省下这笔费用。壳牌和道达尔在认真研究港口运营数据后,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节省拖船费用,会增加其他方面的风险。


“他们严谨的决策机制让我们很受触动,每一项决策都不是想当然,一定要靠数据说话。”夏鹏说。



中石化还参与了阿帕奇埃及公司的投资和建设,这个项目是中美两国在埃及的最大投资项目。


很长一段时间里,美方宁可高价也要用欧美设备。但经过多次考察之后,他们发现中国的一些设备具有很高的性价比,项目因此逐渐对中国产品敞开大门。良好的合作关系,让项目发展得风生水起。



中石化国际勘探埃及公司副总经理朱阿成介绍:“不仅中美投资者获得盈利,埃及政府也得到了丰厚的收益,项目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以前埃及作业区没有溢油预案,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就会严重破坏环境。于是,阿帕奇埃及公司安全环境健康(HSE)体系有关负责人张洪建议公司建立溢油预案。公司迅速采纳建议,花费50多万美元从欧洲进口设备,并成立专门团队负责预防工作。HSE体系建立后,公司的油田没有发生一起污染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油价一路下跌的情况下,这家中美埃三方共建的公司却一直保持盈利。阿帕奇埃及公司美方总经理戚大锐说,油价走低时,埃方会首先让投资者回收成本,这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良好的合作关系,让项目发展得风生水起。中石化国际勘探埃及公司副总经理朱阿成介绍:“不仅中美投资者获得盈利,埃及政府也得到了丰厚的收益,项目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人民日报记者 

冉永平


经济日报:能源合作“朋友圈”是这样建成的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经济日报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三年多来,以中石化等为代表的中国能源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国际能源合作,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石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成功既是自身发展需要,也与当地有很强互补性,是合作共赢的结果。


  

能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本国的能源问题,中国能源企业正在合作共赢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并为推动全球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石化在海外项目中的柴油加氢装置


4月下旬,记者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一带一路”调研组赴哈萨克斯坦、科威特、伊朗调研采访,实地探查“一带一路”海外项目进展情况,切身感受了“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与沿线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采访的第一站是哈萨克斯坦。2013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4年11月份,哈萨克斯坦总统宣布“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即通过一系列投资促进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增长。哈萨克斯坦国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遥相呼应。



哈萨克斯坦缺资金、缺技术,这些中国有。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阿特劳炼油厂项目,就是两国战略契合的一个样本。哈萨克斯坦原油储量丰富,但成品油以前主要依靠从俄罗斯进口,哈萨克斯坦更希望自给自足。近些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促使哈萨克斯坦向石油产业下游延伸,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提高国内石油加工深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连续取得阿特劳炼油厂芳烃装置和石油深加工联合装置建设两个大型化工项目,合同金额27亿美元。


“这两个项目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阿特劳炼油厂项目经理史中洲介绍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加大哈国内化工市场的自给率,大幅增加高辛烷值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的产量,使发动机燃料排放符合欧5标准,符合哈萨克斯坦国家战略优先发展方向。



在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紧张忙碌的建设场面,排列整齐、雄伟高大的现代化装备。史中洲说,现场有4500名员工正紧张施工。按计划,6月份整个项目将试运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体员工正“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采访的第二站科威特,记者同样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中国驻科威特大使王镝接受采访时说,科威特在阿拉伯国家中是富裕国家,但近些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也很有危机感。以前,科威特曾经是阿拉伯地区的金融中心,但因遭遇伊拉克侵略,加上迪拜的崛起,丧失了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现在,科威特想重新振兴,政府计划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未开垦的荒地上新建一个丝绸城,计划建设“五岛”开放项目,参照香港、澳门模式建设特区。科威特很看重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共建协议的国家。他认为,科威特的重大建设项目,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重大的机遇。


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谁帮谁、谁依靠谁,是互惠互利,是合作共赢。落实到具体能源项目,是商业合作。


张从邦是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科威特分公司总经理。2008年,他只身一人来到科威特“闯天下”,到2014年他领导的公司已经有3000多人,成为科威特第一大钻机承包商。目前,在科威特125部钻机中,他领导的公司占53部,市场份额约40%。



科威特石油工程市场竞争激烈,而且国际大牌公司林立。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科威特分公司为什么能赢?张从邦说,因为公司能够给科威特带来商业价值。


在以往的印象里,中国公司在海外竞争主要拼价格,有成本优势。这一次,记者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在座谈中,记者看到了公司的收益率曲线,收益不错,说明公司的竞争力不是靠压低价格。那靠什么?科威特人给出了答案。



科威特石油公司副总裁艾哈迈德·奥·伊丹在称赞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科威特分公司时说:“他们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经常能够提前完成合同任务,带给科威特惊喜。”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科威特要平衡国家预算就需要多出油、快出油,速度就成为了重要因素。


速度究竟有多重要?举几个数据。至2016年底,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科威特分公司累计完成钻井737口,修井2742口,平均每口井比科威特石油公司设计的建井周期提前4天左右。可不能小看提前的这4天,这相当于为科威特石油公司额外作业200口生产井,每天增产原油30万桶。这是多大的商业利益,这样的合作伙伴怎能不受欢迎。



商业合作的另一个案例是在采访的第三站伊朗。中石化国际勘探公司雅达项目,中伊双方仅谈判就谈了4年多,大谈判30多次,小谈判上百次。为什么谈判这么难?雅达项目总经理李国华说,主要是商业文化不同。伊朗人有悠久的经商历史,在合同条款细节上不能有丝毫含糊,所以谈判极其艰难。伊朗雅达油田是世界上现存为数极少的待开发整装大油田之一,因此再难也要谈。谈判虽然历经波折,但最后还是取得了共识,达成了合作协议,合同执行顺利。


李国华感慨地说:“伊朗的商业机会太大了。以前德黑兰机场几乎看不到外国人。现在,德黑兰机场欧洲人、亚洲人越来越多。伊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在石油、化工、汽车、医药等行业潜力巨大,正逢开发建设好时机,也是中国公司进入的好时机。”他认为,中国公司在伊朗做业务胆子应该更大一些,尤其是银行业务,机会千载难逢。


融合的公司文化


“‘一带一路’建设,人心相通很重要。”中国驻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总领事馆总领事张伟感慨地说。这话切中要害。


中国公司在海外做项目,都会面临本土化问题。在哈萨克斯坦,签订合同的时候,就有“哈萨克斯坦因素”,即员工录用要按比例录用哈员工、设备采购要按比例采购哈萨克斯坦设备等。“开始时,我们是被动的,觉得是个包袱。后来明白了,当地员工不是包袱,他们是公司的财富。”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总经理郑富强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公司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发掘当地人才,积极培养当地人才。他坦言,在哈萨克斯坦办公司,也经常遇到检查,各种各样的检查,这些检查依靠当地人沟通更有效果。另外,在财务、外事、人事等领域,当地人更有优势。



在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每个办公室都能看到当地员工居多。座谈会上,当地员工代表喜悦地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公司的认同,觉得在中国公司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艾格琳是外事部副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她从小的愿望是去美国读书,但她父亲做主让她去了中国。她说,感谢她父亲作了一个英明的决定,让她爱上了中国。“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年轻人,都以去中国留学为时尚。在哈萨克斯坦,汉语是俄语、英语之外的第三大外语。”艾格琳说。


在“拴住”当地人心方面,中石化国勘哈萨克斯坦公司也用足了功夫。例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参与公益事业,做了大量好事,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例如,实施当地员工退休“五个一”工程:开一个欢送会、写一封感谢信、送一个小礼物、在公司刊物上发一篇报道、吃一次话别饭。又如,将优秀的当地员工评为公司的“劳动模范”,送到中国、送到大庆油田体验“石油精神”,感受中国石化的公司文化,将中国石化的公司文化潜移默化到海外分公司中。在采访时,记者见到多位“洋劳模”,他们的敬业精神不亚于国内的劳模。



令记者感动的,还有中石化派驻海外项目的员工。他们远离妻儿,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拼搏。单是为了钱吗?不是。他们更看重的是石油事业,他们内心有一种家国情怀。中石化中亚代表处副总代表房湘楠在海外连续工作了11年,他的话很有代表性。“看到一个个海外项目开花结果,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到老了的时候,可以自豪地和儿孙们说,自己为祖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贡献。”说到动情处,这位东北汉子眼里噙着泪水。他们是“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从内心向他们致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书文


除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还有人民政协报、央广、中国新闻周刊、光明网等媒体纷纷点赞中国石化。


▲光明日报  中国石化一带一路专题


▲人民政协报


▲《中国新闻周刊》开篇经济故事


厉害了,我的中国石化!


更多精彩内容

2017,点赞中国石化品牌!

中国石化提出“4322”构想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92、95油都一样的?这个谣言太低端了!

2017石油公司业绩集体大涨,石油业终于“立夏”了!

加油站比基尼促销,这个辣眼睛的营销我们不约

男默女泪!一首《MC养车》唱出了多少车主的心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